乍看書名《底層邏輯:看清這個世界的底牌》,相信大部分的人跟我的反應是一樣的,想問什麼是「底層邏輯」?底層邏輯是指事物間的共同點、不同之中的相同之處、變化背後不變的東西,底層邏輯是有生命力的,在我們面臨環境變化時,能被應用到新的變化中,從而產生適應新環境的方法論,所以說:底層邏輯+環境變數=方法論。為什麼我們要了解何謂底層邏輯呢?因為只有掌握了底層邏輯,探尋到萬變中的不變,才能動態地、持續地看清事物的本質。本書分享了是非對錯思考問題個體進化理解他人社會協作五個方面的底層邏輯,帶領讀者看清世界的底牌。以下摘錄書中的重點及個人心得分享給大家,有興趣深入了解的人,請自行購書支持作者的創作唷~

 

【讀後心得】底層邏輯:看清這個世界的底牌是非對錯的底層邏輯


  • 一個人心中,應該有三種「對錯觀」:1.法學家的對錯觀,2.經濟學家的對錯觀,3.商人的對錯觀(見下表)。

圖示

舉例說明

【讀後心得】底層邏輯:看清這個世界的底牌

例子:

壞人A誘騙好人B進入C的沒有鎖門的工地,B失足摔死了。請問,這是誰的錯?

法學家的對錯觀

法學家可能會說:「這當然是A的錯,這就是蓄意謀殺,還有什麼好討論的!」如果證據確鑿,在法學家眼中,這就是A的錯。

經濟學家的對錯觀

經濟學家可能有不同看法:是C的錯。整個社會為避免B被A誘騙進入C的工地要付出的成本,比C把工地的門鎖上的成本高得多,雖然懲罰C會讓其覺得冤,但是以後所有工地的擁有者就都會把門鎖上了,於是這樣的事情會大量減少。經濟學家是從「社會總成本」的角度來判斷一件事的對錯在誰。

商人的對錯觀

不管是A的錯還是C的錯,B都死了,不管讓誰承擔責任,B都無法起死回生──從個體利益最大化的角度看,B只能怪自己。

  • 學會選擇,常常就是學會放棄:選擇一個,放棄其他。選擇有時比努力重要,但放棄有時比選擇更重要。我們應勇敢選擇,然後享受好處,承擔壞處。人生的悲劇,往往來自看著前方,又想著後方,最後無路可走。
  • 在學習經濟學之前,我希望你能先記住三句名人名言:
    1. 費茲傑羅:「同時持有全然相反的兩種觀念,還能正常行事,是第一流智慧的標誌。」這樣,你才會懂得,學李白,也要學杜甫。
    2. 羅曼.羅蘭:「這個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了生活的真相後還依然熱愛它。」這樣,你才有勇氣給每個模型找個反例,然後繼續用這個模型。
    3. 查理.蒙格:「如果我不能比這個世界上最聰明的人更能反駁這個觀點,我就不配擁有這個觀點。這樣,你才能時刻提醒自己,每個理論都有前提。

 

【讀後心得】底層邏輯:看清這個世界的底牌思考問題的底層邏輯


  • 一個人的表述大概可以分為兩種:事實和觀點。事實有真假,觀點無對錯。但是細究起來,還可以再細分,至少可以分為四種:事實(Fact)、觀點(Opinion)、立場(Stand)和信仰(Belief)

表述

說明

事實

事實,是獨立於人的判斷的客觀存在。現實世界有時複雜到你無法判斷事實。比如,一個豎立的圓柱體,你從上面看,看到的是一個圓形,你從側面看,看到的是一個長方形或正方形。

觀點

觀點,是你對一個事實的看法。觀點和你的關係,比它和事實的關係更加密切。你覺得攝氏30度熱,是因為你冷。你覺得攝氏30度冷,是因為你熱。你的知識結構、你掌握的資訊,以及你的思維模式決定了你的觀點。

立場

立場就是被位置和利益影響的觀點。這就是立場─「我們不爭對錯,只爭輸贏」。

信仰

信仰,是一套完全自洽(self-consistent)的邏輯體系。大家都覺得自己沒有立場,都覺得自己信的是「對」的東西,因為你無法證明它是錯的,這就是「邏輯自洽」。

  • 「為什麼+觀點」這個句式,就是一支「注射器」
    • 在大多數情況下,「為什麼」這三個字後面跟著的觀點沒那麼「顯然」。比如:為什麼胖的人相對比較懶?「為什麼」這三個字的強大之處,就在於會強行把你的注意力吸引到為這個觀點找原因上。當你開始為它找原因的時候,這個觀點就已經悄悄地被「注射」進你的大腦了。你會想:「是啊,為什麼呢?是因為胖子動起來太耗能量嗎?」你不會質疑:「誰說胖子就比較懶的?」
    • 「為什麼+觀點」這個句型的非理性反應,是人的思維模式中的重大Bug(漏洞)。這個Bug,你想把什麼想法注射到別人腦中,把它放在「為什麼」這三個字後面,就可以了。
  • 建議在遇到問題和困難的時候,可以採用「假設──驗證──結論──調整」的方法。就是在遇到問題時,先大膽假設,然後去驗證,得出結論,最後根據結論做出調整。使用這套方法論一定要從事實出發,對事不對人,而不要被自己和他人的利益、立場所左右,因為事實更可靠。
  • 有時,我們看到的表象或者經驗會欺騙、迷惑我們,讓我們看不透事情的本質。所以我們要做到以下幾點:
    1. 拋棄經驗、放棄想當然,不要輕易下結論,要懷著空杯心態去看問題。
    2. 運用「假設──驗證──結論──調整」,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得出結論,最後做出調整。
    3. 不要被利益、立場左右,要就事論事。

 

【讀後心得】底層邏輯:看清這個世界的底牌個體進化的底層邏輯


  • 人生商業模式=能力×效率×槓桿

圖示

說明

【讀後心得】底層邏輯:看清這個世界的底牌

能力

一個人最重要的能力,是獲得能力的能力。想要擁有獲得能力的能力,你要勤奮。你不僅要勤奮,還要可怕的勤奮。你不僅要可怕的勤奮,還要高效而可怕的勤奮。

效率

選擇做那些對你來說最最重要的事情,然後,使用更高效的方法、更適當的工具。

槓桿

團隊槓桿、產品槓桿、資本槓桿、影響力槓桿。所有槓桿的作用都是複製放大。

  • 當我們把時間管理作為一項規則來遵守時,毫無樂趣可言,甚至覺得很痛苦,認為是時間在管理我們。但是,在時間管理成為習慣之後,一切就變得自然而然,這時才是我們在管理時間。
  • 你能創造什麼樣的價值,就會認識什麼樣的人。當你經過長期的積累,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擁有了有影響力的作品,那些真正有意義的人脈才會蜂擁而至。一個優秀且有價值的人,自然會吸引其他優秀且有價值的人的認可和幫助。人脈的本質,是平等交換。真正的人脈,本質是給予價值、平等交換。你能給予什麼樣的價值,就會認識什麼樣的人。你能為別人創造多大價值,你就有多大價值。

 

【讀後心得】底層邏輯:看清這個世界的底牌理解他人的底層邏輯


  • 我們描述一件事情,有三個角度
    • What(是什麼)
    • Why(為什麼)
    • How(怎麼辦)
  • 在理解What和解決How之前,更重要的是,需要首先理解Why。理解了Why,才能找到所面臨的真正問題。
  • 在溝通中,你一定要搞清楚對方想聽的是What、Why還是How,而自己所表達的是What、Why還是How。當你所表達的和對方想聽的相匹配,你們的溝通才是有效的。只有真正理解了What、Why、How,你才有可能做到「知行合一」。
  • 幽默的三種理論
    1. 第一種是優越感理論:就是我透過創造一個失敗者,讓你感覺自己就是成功者,從而產生心滿意足的優越感。
    2. 第二種是錯愕感理論:就是在兩條邏輯線交叉的地方突然來一個「腦筋急轉彎」。
    3. 第三種是釋放感理論:就是用「危險」給你製造緊張感,再用「安全」釋放掉它。
  • 「打比方」的能力,本質上是一個人洞察事物本質的能力。打好一個比方,要經過三個步驟:
    • 第一步,洞察複雜、陌生事物的本質
    • 第二步,匹配到大家熟悉的事物
    • 第三步,用熟悉的解釋陌生的
  • 什麼是邊界感
    • 邊界感的本質,是對所有權的認知。你要知道,什麼是你的,什麼是他的。你在你的範圍內做事,他在他的範圍內做事,如果要跨越邊界,就需要先徵求對方的同意。大家一般都分得清楚物品的所有權,但是,時間、隱私、權利……這些無形東西的所有權,很多人卻分不清楚。不管是在生活還是工作中,邊界感都非常重要。很多讓人不舒服的舉動,通常都是因為對方越了界。所以,我們要時刻訓練自己的邊界感,注意不要侵犯別人的邊界。這是一個成年人應有的基本修養。否則,沒有邊界感的人,即便長大了,也會是一個不受歡迎的「巨嬰」。

 

【讀後心得】底層邏輯:看清這個世界的底牌社會協作的底層邏輯


  • 這個世界上,有三大法則:自然法則族群法則普遍法則。當你用這三大法則的視角看世界,就會理解個體發展、組織博弈甚至國際政治都有其背後的原因。我們要懂得,用族群法則、普遍法則和世界進行價值交換,同時在必要的時候,用自然法則來保護自己。

圖示

說明

【讀後心得】底層邏輯:看清這個世界的底牌

自然法則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或者說,弱肉強食。

在自然法則下,想要生存,個體的優勢非常重要。

族群法則

族,就是有同一血緣的人;群,就是有同一目的的人。

族,是為了能夠生存延續;群,是為了能夠實現目標。

因為這個大於個體目標的目標,大家必須出讓一部分自己的選擇權和決策權給集體。這時定義出來的新的法則,就是族群法則。

普遍法則

可以跨越個人和組織、所有人都理解和認同的東西。

  • 員工和企業是雇用關係,但雇用關係的本質,是某種形式的合夥關係,是一種共同體。這種合夥關係有三種形態:利益共同體事業共同體命運共同體
    • 如果給員工漲薪50%,他願意去做一件事,那麼你們是利益共同體。
    • 如果給員工降薪50%,做成可以享受500%的收益,他願意接受,那麼你們是事業共同體。
    • 如果給員工降薪50%,另外讓他再投入500萬元,做成可以享受5000%的收益,他願意接受,那麼你們是命運共同體。
  • 如果你想要擁有更多財富,就應該想盡一切辦法,提高自己的稀缺性。只有不斷讓自己變得稀缺,你才能擁有財富分配權,獲得更多財富。
    • 對於個人來說,你要思考的問題應該是:我是否擁有非常稀缺的能力?我是否在公司最稀缺的部門?我是否在部門最稀缺的崗位?我是否擁有最稀缺的資源?我現在擁有的稀缺性,未來還能繼續稀缺嗎?
    • 對於公司來說,你要思考的問題應該是:我是否擁有非常稀缺的能力?我是否擁有最稀缺的資源?我是否處於最稀缺的行業?我是否在行業中處於最稀缺的節點?我現在擁有的稀缺性,未來還會繼續稀缺嗎?
  • 真正的領導力,來自內心的追隨,而不是行為的服從。

 

【讀後心得】底層邏輯:看清這個世界的底牌心得總結


底層邏輯:看清這個世界的底牌》提及諸多層面的思考方式及看待事情的角度,書中提到一個值得仿效作法的案例是:「二戰期間,美國空軍降落傘的合格率99.9%。也就是說,每一千個跳傘的士兵中,就會有一個人因為降落傘的原因喪命。軍方要求廠家必須達到100%的合格率。廠家負責人羅列了各種理由,說他們已經竭盡全力,沒辦法提高了。怎麼辦?是改變制度,嚴厲處罰,還是改變流程,用更多人力檢測?都不需要。軍方改變了檢查系統,每次交貨前,都會隨便挑幾個降落傘,讓廠家負責人親自跳傘檢測,從此,降落傘的合格率達到了100%。」與其透過常規的方式去要求流程的改變,不如改變管理系統來得有效,任何事情都學習轉個面來看,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本書中也提出與個人、他人、社會有關的思考角度並列舉案例加以說明,總括來說,就是鼓勵讀者們如能對於未知發揮追根究柢的精神,勿人云亦云,方能累積知識,強化個人的思考面向與深度,並以開放性的態度容納不同的聲音,能夠建立更全面的邏輯思考,不過,個人認為本書在表述觀點方面,於個人意識的表達較為強烈,故在參考其觀點時可以試著思考並轉化成自己可以理解和接受的理念,才能真正建立個人獨立思考的能力。推薦《底層邏輯:看清這個世界的底牌》給希望強化個人思考邏輯與深度的讀者們,當你學得越多,越有機會建立全面性的思考邏輯,從問題表象找出根本原因~

 

 

 

 

※劉潤(2022)。底層邏輯:看清這個世界的底牌。台北市: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讀後心得】底層邏輯:看清這個世界的底牌

 

->購書推薦:TAAZE讀冊生活

->購書推薦:博客來

->購書推薦:金石堂網路書店

->購書推薦:Readmoo讀墨電子書

 

 

 

 

§延伸閱讀:QBQ!問題背後的問題(30萬冊紀念版)

§延伸閱讀:你問對問題了嗎?:重組問題框架、精準決策的創新解決工具

§延伸閱讀:好問題建立好關係:善用發問的力量,贏得好感,招來職場、人際、人生的好機運(新編版)

§延伸閱讀:如何讓人信任你:FBI 頂尖行為分析專家傳授最強交心術,讓你在職場、人際及生活中擁有人人信服的深度領導力

§延伸閱讀:原子習慣:細微改變帶來巨大成就的實證法則

§延伸閱讀:OKR:做最重要的事

§延伸閱讀:投資最重要的事:一本股神巴菲特讀了兩遍的書

 

 

arrow
arrow

    小 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