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也曾如《理財盲點》書中提及在多數情況下,只要談到錢,「恐懼」和「貪婪」這兩種情緒會特別困擾我們。我們害怕失去所有,並渴望得到更多?也因為個人的偏誤,導致判斷偏頗?書中將作者認為犯錯代價最高、最常見的失誤彙整成本書,希望能夠避免讀者們做出錯誤的理財決定。以下摘錄書中的重點分享給大家,有興趣深入了解的人,請自行購書支持作者的創作唷~
蠢事1:購買自己不懂的金融商品
若有任何人試圖銷售金融商品給你(包括自行購買),務必提出以下五項問題:
問題一:這項金融商品要花多少錢?
- 大多數金融商品要麼要求你預付佣金,不然就是要你持續支付費用。若你與經紀人合作,一定要問清楚:賣給你這個金融商品,他可以賺進多少錢?
問題二:這項金融商品的替代方案是什麼?
- 為求完成最佳的金融商品交易,你應該貨比三家,積極探求替代方案。這些商品可能是同類商品的替代品,也可能是別種更能幫助你達到目標的金融商品,甚至是不須購買金融商品即可達成你的目標。
問題三:從這項投資取回自己的錢容易嗎?若我必須這麼做,要支付手續費或罰金嗎?
- 某些金融商品長時間綁住你的錢,絲毫無法動彈,或必須支付極高的罰金才可動用。
問題四:我得替這項金融商品付多少稅金?
- 要計算某項投資工具的總成本,你得知道持有和出售這項工具要繳多少稅。
問題五:這項金融商品會讓我面臨的最糟情況是什麼?
- 問銷售員:如果商品獲利不如預期,你可能面臨的最糟情況是什麼?
- 比較最糟糕的情況,可以讓你更加明白該選擇哪種投資。
蠢事2:聽取錯誤的財務建議
在你「勾搭」任何財務顧問前,除了詢問在「蠢事1」提出的問題之外,還要詢問以下幾點:
- 直接詢問你的顧問人選,他是否有總是以你的利益為優先的法定義務。如果「有」,要有書面證明,並準備付費尋求建議。務必詢問顧問的收費方式。
- 你的顧問人選有什麼專業認證?
- 你的顧問人選是否曾因不道德行為遭到制裁?他是否有正式的執照或註冊?如果你的帳戶是由一個團隊打理,就要跟他們會面,詢問其他有業務往來的專業人士(律師、會計師等),打電話給這些人來查核你的顧問人選。
- 你的顧問人選給你的財務建議裡,是否有其他人從中獲利?你的規劃師應以書面向你揭露他自身的利益衝突。
蠢事3:過分重視金錢
研究顯示,金錢特別會引發我們的焦慮,這跟大腦如何處理不確定性有關。因為我們的財務生活充滿著不確定性,即使是有好工作且銀行戶頭有錢的人,也可能因為察覺到未來財務生活的不確定性,而覺得很有壓力且極度焦慮,這種不確定性加深了他們對金錢可能有的任何焦慮,導致他們對金錢過度執著,以至於把自己和身邊的人逼到幾近崩潰。追根究柢,原因在於他們根本就有過度重視金錢的傾向,賦予金錢太多無謂意義。讓情況變得更複雜的是,人際關係問題可能疊加在深層焦慮之上,不但造成我們過度思考金錢,還出現各類怪異行徑。
過分重視金錢會讓自己陷入困境,你要化阻力為助力擺脫困境:
- 備妥計畫、開始實施。
- 朝著目標小步前進,拉自己一把。
- 若你遭遇財務困難而滿懷疑問,要對自己好一點。讚美一下自己的努力,只要達成原先不可能實現的睿智財務決定,就慶祝一下吧!
- 深切自省。別只注意你過度高估金錢的價值及其造成的不健康行為模式。挑戰自己,盡可能充分了解你的金錢煩惱。
- 傾聽你內在的小聲音。
- 請第三方協助你。
蠢事4:背負過多學貸
實際的工作經驗遠比以往更加重要,雇主尋求的是要有能力展現「軟實力」(soft skills),例如:問題解決能力、協同合作能力或創造力等。在多數情況下,雇主想要的只是你展現自己具有技能,可實際做好這份工作。過去頗受推崇的「名校情結」反而變得較不引起雇主的興趣。所以為何要花大錢唸名校?建議學貸不要超過未來就職第一年的預期薪資,不論就讀哪一種科系,貸款金額都要能夠在十年內還清。此外,在處理子女大學學費之前,你一定要先充分儲蓄退休金。
蠢事5:該租房子的時候卻買房子
對房地產要小心翼翼,如果是購買自用宅,你是否真的負擔得起貸款和其他房屋持有權相關費用?或許租屋才是好選擇。若你想買度假小屋,但還有幾年才退休,也沒有達成財務自由,延後買房合情合理,因為這樣才有更多流動性(liquidity),風險曝露程度也更低,還能有更多選擇。租屋不代表「把錢丟到水裡」,相反的,而是購屋空間大,每付一張租金支票,即是在購買自由,隨時可以抓緊機會,或有能力因應突如其來的意外失敗。租屋或許不如買屋迷人,但如果你的目標是安全無虞的財務未來,能夠盡情享受人生,租屋可能是你該走的路,等待時機充分再出手。
蠢事6:過度承擔風險
不要拿自己的財務未來瘋狂壓在單一賭注上,不論有多麼有利可圖。投資時,採取中庸之道才是上策,訂定合理的財務目標,只接受達成目標的必要風險,就算市場起伏,也要自始至終堅守計畫。最聰明的投資還是「被動式投資」,對於投資分配方式,先制定一項計畫,然後去執行這項計畫,即可安然度過市場的動盪。
成功投資五步驟:
- 注意「三大問題」
- 你是否已經償還部分債務?
- 是否已經準備可支持六到十二個月開銷的緊急預備金?
- 儘量籌足退休金?
- 建立財務計畫
- 你須制定一個範圍更廣泛的財務計畫,包含財務目標、未來收入來源及風險容忍度。
- 分配你的資產
- 一旦你建立合理目標,計算出達標所需的報酬率,你就能以承受最低風險的方式開始投資。你會想要分散風險,將投資分為五個基本類別:股票、債券、不動產、產品、現金。
- 堅守計畫
- 要對你的計畫有信心,資產分配的整體效果,長期才能產生最佳成果。你必須謹記,市場會變化,但你的條件依然不變。
- 每三年重新檢視你的分配
- 堅守計畫固然重要,但情勢偶有生變,需要你承擔更多或更少風險。你變更計畫,不是因為某項資產或其他資產是較有吸引力的投資,而是因為你的人生有重大轉折,財務需求和風險容忍度也隨之變動。
蠢事7:保護個資人人有責
為了預防身分竊盜,你現在就應該這麼做:
- 保護自己的個人資料,就像保護自己生命一樣
- 少在社群媒體提供個人訊息
- 警告年輕人和老人常見的科技相關詐騙
- 密碼不設定12345678
- 務必使用兩步驟驗證
- 使用信用卡(信用卡公司通常會吃下盜刷的損失)
- 使用加密式Wifi無線網路
- 付款前請先查明
- 每十二個月檢查一次自己的信用評分
- 看、聽、學,及時了解最新詐騙相關消息
蠢事8:退休初期,過度消費
就如職涯工作期間規劃存錢一般重要,你也必須投注相當的努力,通盤思考將來如何花用退休金。如果退休後前幾年你太過放縱,後來的幾十年你就沒有足夠金錢,在後來幾年或數十年維繫自己的生活。我們可以事先採取五項關鍵行動,降低痛苦貧窮的機會,避免退休恐慌:
- 必要的五分鐘對話:針對你的計畫,與自己進行一場簡單的五分鐘對話。把你預期的每月需求總數,減去未來收入,計算一下,你總共需要多少退休存款?假設你每年只能提領這份存款的3%~3.5%用於每月開銷,得到什麼結果?
- 重新思考你的退休年紀:延遲退休,像是給自己施打預防針,避免早期退休帶來的存在恐慌感,造成非理性的開銷決定。許多人不確定退休之後該做什麼,如果你是這樣,何不繼續工作,直到想清楚為止?把退休想成是另一種「工作」,若尚未找到新工作,你敢隨意離職嗎?
- 經常預想退休生活:許多人都不知道退休後該做什麼,因為沒有預先用足夠時間去考慮清楚。若你年約五十五歲,現在正是時候,要盡可能設想你的退休活動和生活方式。
- 欣然接受銀髮:應該更有創意的面對工作與退休的界線。我們容易在「工作」與「退休」之間劃下清楚的紅線,好像兩者完全互不相干。
- 聘僱理財規劃師:當你面臨前所未見的財務狀況,千頭萬緒不知如何處理,你可尋求(且付費聘用)專業人士幫忙。對大多數人而言,「退休」符合這類狀況。
蠢事9:將個人的金錢問題強加在子女身上
身為父母,面對金錢問題要努力求得平衡,指導子女認識金錢,子女才可明白金錢運作方式,負起責任,但千萬不要過度極端,以免子女看待金錢的態度出現偏差。關於你與子女的金錢互動,此處有些秘訣,你在潛意識裡應謹記在心:
- 透明溝通
- 自己的金錢問題自己解決
- 鼓勵子女找工作
- 幫助子女擺脫困境之時,要小心謹慎
- 陶冶理財素養
- 心存感恩
蠢事10:照顧年邁父母,缺乏事先規劃
如果沒有和父母討論養老計畫,即無從了解他們是否具備了萬全的決定。等到錯誤造成,家人還要處理善後,到時還是要開啟對話,重複同樣的話題。既然如此,何不趁著還來得及預防財務可能的不幸,現在就好好和父母談談。建議:
- 儘早開始:在父母大約七十歲之時,就開始與他們談論老化議題。
- 小步邁進:不須一次想出所有解決辦法,父母也不須一夜之間打破現有生活,只為了準備養老,以合理的步調探索不同的選擇,儘量將風險程度降至最低。
- 切勿主導解決辦法:讓父母和兄弟姊妹先知道問題,還有你們的選擇,看看還有哪些事沒有考慮到,如果父母堅持己見,你先耐心傾聽,再盡己所能滿足他們的期望。
- 保障基本財務:適當的計畫,也要釐清父母的退休理財計畫。
- 與兄弟姊妹商量照顧時程表:萬一父母生病,由誰照顧?與兄弟姊妹討論這個問題,根據自己的財務和家庭狀況,考慮每個人實際所能夠分攤的部分。同時務必也要考慮情緒方面的問題。
- 釐清時程表與責任:當兄弟姊妹一起安排好了照顧時程表,請寫在紙上,確保人人都清楚,也都同意。
- 具有建設性:關於父母應由哪位子女照顧,父母應住何處等,有時情勢可能十分明顯,倘若不是,則需要具有建設性的問題解決之道。
- 若有必要,導入第三方仲裁:若過去與父母兄弟姊妹關係不良,或協談陷入死局而無法達成意見一致,不妨請第三方介入,或許是理財師;律師或親友,每個家人都認同此人真正公正無私,此類安排必須使每人都能接受。
蠢事11:買錯保險,甚至根本沒買
請務必避開保險的五大危險誤區:
- 低估壽險需求,保障不足
- 購買永久壽險(結合保險與儲蓄要素)
- 需求已變,但保險沒變
- 無法充分利用員工的福利
- 太早退保,棄械投降
蠢事12:沒有留下遺囑
遺產規劃並不難,僅需動手去做,備妥以下文件:
- 指示信:指定你想如何處置自己的遺體。
- 授權書:授權某人代你執行法律、財務方面的事。
- 醫療護理委託書:授權某人代你處理醫療狀況。
- 信託書:信託可讓繼承人將聯邦遺產稅降至最低,此外,信託可讓繼承人更輕鬆快速取得遺產運用許可。
- 放棄急救聲明書:請全盤審慎考慮,是否願意極端醫療干預,維持你的生存。
蠢事13:企圖「看準」市場時機
沒有人能夠比市場聰明,想要看準時機,你的投資決策很可能會建立在情緒不穩定的基礎上,受到個人偏見和盲點的影響。為求謹慎投資,請不要再憑自己的天賦直覺買進賣出,相反的,你要有紀律的採取「被動」儲蓄投資方法,維持多元投資組合,根據個人「時間跨度」(幾時會需要這筆錢),務實評估財務目標和風險容忍度,在股票、債券、商品、現金等之間分配,同時每年至少一次重新平衡、確認你的投資組合,讓你的配置能再次反映你當初決定的風險等級。
聰明人該做的十三件聰明事
每月你應該:
- 審視自己的銀行帳戶和信用卡消費明細表
- 思考自己對財務生活有何感覺
- 購買金融商品前,要多方思考
- 反省自己的投資行為
- 審視你年邁父母的財務狀況
每季你應該:
- 審視你的投資帳戶和退休帳戶
- 變更你所有財務帳戶的密碼
- 檢視你的投資項目
- 執行稅務稽核
- 確認你的身分安全無虞
- 查看你為子女擬定的大學規劃
每三年你應該:
- 檢視你的房屋險和壽險保單
- 審視你的遺產規劃
心得總結
《理財盲點》提供讀者們理財的建議並舉例說明,只是書中的案例及內容是以美國的狀況為例,無法全然適用於本國的情況。不過,書中提及的觀念值得讀者們做為參考借鏡,避免自身做出錯誤的理財決策,影響個人退休或因此而為錢財煩惱。書中另提及負面情緒有礙我們取得所需的財務建議,因為我們不肯向別人或自己坦承搞砸了一切,然後,我們在真正獲得諮詢時,偏又栽進財務顧問與銷售員之間的灰色地帶,而不是去了解如何評估別人說的話。切記,請別輕易的被負面情緒打敗,試著更客觀的評估你目前的財務狀況。現在,請試著反思書中提出的錯誤理財蠢事,並依個人實際狀況適當的調整,替自己打造未來無憂的財務生活,雖然執行的過程必定辛苦,但收穫卻會是甜美的。
推薦《理財盲點》給想要學習理財的讀者們,當我們能夠避開理財可能會做的蠢事時,才不至於將個人困於理財煩惱的牢籠中。理財觀念越正確,越有機會實現無痛理財的目標,讓我們一起學習如何躲避理財地雷區,規劃安心退休的美好人生吧~
※葉婉智(譯)(2020)。理財盲點:有錢人不會做的13件理財決定。新北市:新樂園出版/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吉兒.施萊辛格,2019年)
->購書推薦:TAAZE讀冊生活
->購書推薦:博客來
->購書推薦:金石堂網路書店
->購書推薦:Readmoo讀墨電子書
§延伸閱讀:人生實用商學院:誰偷了你的錢?
§延伸閱讀:人生實用商學院:富有是一種選擇
§延伸閱讀:投資最重要的事:一本股神巴菲特讀了兩遍的書
§延伸閱讀:給存股新手的財富翻滾筆記
§延伸閱讀:小資族下班後翻倍賺:財富自由GET!3步驟月入六位數、30歲前晉升新富族
§延伸閱讀:我在家,我創業:家庭CEO的斜槓人生
§延伸閱讀:有一種工作,叫生活
§延伸閱讀:原子習慣:細微改變帶來巨大成就的實證法則
§延伸閱讀:QBQ!問題背後的問題(30萬冊紀念版)
§延伸閱讀:打開網路就有錢:我靠自媒體與投資理財打造多元獲利模式
§延伸閱讀:一年投資5分鐘:打造每月3萬被動收入,免看盤、不選股的最強小資理財法
§延伸閱讀: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
§延伸閱讀:把小錢滾成大財富:愈早看破愈早財務自由的存錢迷思
§延伸閱讀:存股輕鬆學:4年存300張金融股,每年賺自己的13%
§延伸閱讀:財務自由,提早過你真正想過的生活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