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不能想怎樣就怎樣》描述兩個家庭的小孩,分別是悠悠和樂樂,在同一種狀況下,不同的應對方式,以及造成不同的結果。藉由兩相對照的案例,不僅可以教導孩子們學會自省,也可做為父母們學習的教材。以下摘錄書中的重點分享給大家,有興趣深入了解的人,請自行購書支持作者的創作唷~

 

樂樂是一個遇到困難會去想辦法的孩子,而悠悠卻不想聽大人的,什麼都要照自己的意思做。兩個身處在不同家庭環境下的孩子,在家庭旅遊時,展現出不同的說話、行為模式,最後呈現出不同的結果,以書中其中一個情況舉例,小孩在面對琳瑯滿目的玩具時,最可能遇到玩具都想買的情況,而樂樂的父母在樂樂買東西前就已經先跟樂樂有過約定(只能挑兩樣),樂樂也很願意遵守跟父母的約定,思考自己真正需要的東西是哪些。相反地,悠悠對玩具表現出強烈的渴望,而悠悠的父母選擇制止悠悠想要購買昂貴玩具的行為,樂樂為了想要得到玩具,後來做出了順手牽羊的行為。書中從兩個孩子在家庭旅遊中,依序出現的行為做兩相對照,可以看出兩個孩子截然不同的性格,以及父母的應對方式也是大相逕庭。原本以為《為什麼不能想怎樣就怎樣》這本書是描寫兩個孩子,讀下去之後才覺得不只是說孩子,更是在講述兩個家庭,父母的言行對於小孩來說,不僅是學習的範本,也會影響孩子的處事態度以及心態。

 

為什麼不能想怎樣就怎樣》在本書的「作者給爸媽的話」就直言這個故事最想分享的不只是兩個主角,而是「兩個家庭」。樂樂的父母在跟孩子溝通時,秉持「正向」、「肯定」、「信任」、「傾聽」、「堅定原則」;而悠悠的父母在跟孩子溝通時,則是「急躁」、「負向」、「預設立場」、「缺乏彈性」。在兩種不同的溝通方式下,樂樂較可以發展獨立自律的性格,而悠悠則是容易對立跟反抗。孩子就是一張白紙,大人怎麼教,孩子就變成怎麼樣。懂得欣賞,才能懂得關愛你的孩子;做好身教,才能給你的孩子一個好的榜樣。

 

整體而言,《為什麼不能想怎樣就怎樣》是本適合做為親子共讀的書籍,以簡單的文字及圖畫方式表達兩個不同家庭的孩子,在同一種狀況下,可能會有的不同反應,且在每一個情境下方都會有一個提問的問題,讓讀者思考書中相關的行為模式,趁機讓孩子學會思考並自省。而書中描述的兩個家庭的父母,對孩子的表達方式也是可以提供給身為父母的讀者們做為學習或借鏡的參考。不過,我個人認為只要是孩子都會有調皮搗蛋的行為發生,只是差在程度大小而已,父母除了耐心溝通之外,或許也要學習轉換心境去觀察孩子的行為,縱使是脫序的行為也要學會願意耐心傾聽及溝通。推薦《為什麼不能想怎樣就怎樣》給身為父母的讀者們,因為孩子出生之後,不僅孩子要學習人生的功課,晉升為父母的你也需要開始實戰父母這個角色,學習別人的經驗或知識並從中調整為適合自己的模式是最節省成本的方式,願大家共勉之~

 

 

 

 

※王宏哲(2021)。為什麼不能想怎樣就怎樣:王宏哲給孩子的情緒教育繪本2。台北市:健康大腦發展有限公司。

【讀後心得】為什麼不能想怎樣就怎樣:王宏哲給孩子的情緒教育繪

 

->購書推薦:TAAZE讀冊生活

->購書推薦:博客來

->購書推薦:金石堂網路書店

 

 

 

 

§延伸閱讀:什麼話該說?什麼話不該說?

§延伸閱讀:男孩、鼴鼠、狐狸與馬:動畫故事繪本

§延伸閱讀:生命的奇幻旅程:啟迪心靈成長的6個故事

§延伸閱讀:聖誕小豬

§延伸閱讀: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

§延伸閱讀:薩提爾的親子情緒課:以愛的對話,陪孩子走過情緒風暴

 

 

arrow
arrow

    小 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