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曾在電視節目上看到鄧惠文心理醫師在節目上剖析人的心理,屢屢感到原來人的心理可以這樣解讀,令人更瞭解人性。所以在偶然的情況下,看到一本書「學習。在一起的幸福」,封面寫著鄧惠文並放上照片,馬上就吸引我的目光,決定好好拜讀這本著作,想要學習如何愛?我足足讀了兩遍,並摘錄了53句我很喜歡的佳句,希望能夠幫助我思緒的成長,也希望透過文章的分享,讓更多在感情世界中迷網的有情人能夠探索出自己心中其實最想要的是什麼,也可更瞭解為什麼有的人可以牽手一輩子,而有的人最後都是走到愛情的終點。

 

這本書就像面鏡子,照映出曾在戀愛中的自己,有時候自己身陷其中的情境,看不見自己的缺點,也忘了一些重要的事情...曾幾何時,我們忘了自己對於喜歡或討厭的特質,其實是充滿矛盾的,喜歡他的溫柔,有時卻又覺得過於溫柔,少了點堅毅,我們也忘了,兩個人在一起時,只有會在對方面前呈現獨有的一面,是可愛也或許是可恨的特質,就像是有時候會覺得自己只有在對方面前的時候才能展現出最真誠可愛的自己,但生氣的時候,會發現自己表現的行為怎麼會令人感到可恨,有時候會害怕自己怎麼不像是自己了,誠如書中提到的, 「在婚姻或一段親密關係中,人們都害怕兩個極端:一端是被忽略、被拒絕、被拋棄。另一端是被吞噬、被控制、失去自我。」在兩人的感情世界中,由於生長背景、環境的差異,在相處時需要長時間的磨合,有時候會忘了怎麼保持內心完整的自我,要如何在磨合與保持自我之間取得平衡也是需要兩個人共同面對的課題。

 

「當親密關係陷入某種僵局,失望、消極或抱怨都是無用的,我們必須像理解生命一般,理解「關係」本身也有生命,也有階段。」這是兩個人之間感情的考驗,有的人會選擇直接放棄,但如果因為害怕而選擇逃避,最後終將是一場悲劇,所以是否攜手面對它、解決它,才是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放棄不會是唯一的選擇。

 

最重要的是,在愛別人之前要學會愛自己,當自己的狀態調整到最佳狀態時,能夠少一些憂慮、屏除自己的沒自信,並記得讓自己永遠不要停止學習的腳步,正如書中所提到的,維繫感情的正向原則首要就是「活潑的創造力」,多一點好奇心,讓自己每天都有新的發現、新的成長,豐富自己的內涵,也可跟伴侶共同學習成長,每天都能有一位延續昨天感情基礎卻又有點不一樣的伴侶,能夠維繫彼此之間感情的熱度,在平淡中激起小小的漣漪。

而要如何愛自己呢?書中提到的方法我覺得蠻受用的,「開始學習愛自己,如果不知道該做些什麼,不妨以小時候耳熟能詳的教育理念檢視自己的生活-不要太驚訝喔!就是:德、智、體、群、美。

:榮格學派心理學家約翰‧畢比(John Beebe)認為「德」的真義是「人格的完整」(integrity)。愛自己的人必須看清自己的各種面向與需求,忠於信念,經常檢視自己「相信什麼」與「不相信什麼」、「什麼值得珍惜」或「什麼不值得追求」。不做自己不甘願或不喜歡的事,就不會認為所做的事是為了別人,如此可以免於煩躁怨懟的情緒,經常感到自在,對人也能寬容溫和。這是愛自己的心安。

:不斷追求思考的成長,進修有興趣的項目。閱讀各領域的好書,聽演講、參加課程、記錄與剖析自己的思緒,拓展人生觀的深度與廣度。這是愛自己的智慧。

:每天有足夠的運動,遵行有益健康的飲食原則。注重空氣、水質、以及各種居住環境的元素。例如撥出時間採買品質良好的食材,自行烹調而減少外食,學會觀察身體的訊號,立即維修失序的身心功能。身體累了就該休息,心情累了就該紓解。這是愛自己的健康。

:投入足夠的心力與時間維繫人際關係,定期與朋友見面,並且定期參與能夠結識新朋友的活動。可能的話,讓自己屬於某個團體,例如某種才藝團體、學習團體或嗜好團體。團體中的身分認同和互動能夠平衡家庭或工作身分中的角色,讓人格更加成熟。

:接觸美感的事物,欣賞或創作藝術。仔細觀察自己,發掘自己的美麗,並且展現出來。不只是外表的美,還有內在的美。」

 

記得「在行程衝突的時候,仍然重視自己需要的養分與照顧,而不是永遠為了他人、工作而忽略,這是---愛自己的堅持。 」

 

與伴侶「溝通」應該抱持著「有效的溝通,首重誠懇,誠實面對自己的需求,知道我正在要求對方滿足我,而不要試圖用「大道理」逼迫對方就範 」,「失敗的溝通幾乎都有一個特點,就是無法承認自己有需求 」,「伴侶是一個活生生的人,每天與環境的各種刺激互動,每天都可能有所轉變」。當時間的流逝、環境的變遷,兩個人都應該要學著更加成熟,如果此時只有一方跟著外在環境往前走、另一人卻仍留在原地躊躇不前,此時,兩人的腳步不再同步時,就得面對接踵而來的關係考驗,心已無法同步連結,如何維繫感情呢?另外,記得「 溫柔,是人們在脆弱時,最渴望回歸的地方」,「但是,如果不以瞭解對方為基礎,一廂情願地用自己的方式提供照顧,只會讓人透不過氣,真正的需求反而被掩蓋,無法被看見。這,並不是溫柔,不會讓人依戀,還可能使人本能地想逃 」所以如何適當、適時的與伴侶溝通與調整互動的行為模式就顯得格外重要,提供對方需要的幫助,更能深得對方的心。

 

「許多人抱怨婚姻生活平淡無奇,但真正遇過婚姻波瀾的人,最後希冀的,卻是平淡的珍貴 」,就像是失戀過的人才會懂,長跑的兩個人在戀情歸於平淡時,會忘了其實只要對方陪在身邊就能感到心安,想要對方傾倒更多的感情或時間給自己,人往往要在失去之後才會深刻體會失去的東西,它的珍貴,「伴侶之間,需要互相幫助,學習面對穩定中必然的平淡感,從日常中感覺幸福 」,沒有人一出生就會知道怎麼談戀愛,還是得在愛情海中浮浮沉沉,才會更懂得愛,當那個對的人在對的時間出現時,請不要輕易放手,放手造就的會是兩個人的傷害,傷害需要靠更多的努力去撫平傷口,縱使傷口不再淌血了,但傷疤仍會存在,與其遮掩傷疤,不如學習賦予傷疤更美麗的意義,那是學習愛的記號。

 

53句深得我心的佳句:

序號

佳句

1

我們自己,對於喜歡或討厭的特質,其實是充滿矛盾的。

2

兩個人之間的交互作用,力量非常驚人。許多可愛或可恨的性質,只有在跟某個人的關係中才會被激發

3

伴侶之間,只要有幾次誠心表達但卻被對方挫傷的經驗,就可能讓一個人失去坦誠表達的勇氣,無法說出任何會曝露自己弱點的話。

4

「互補特質」之間的吸引力-有時內在自我需要藉由性格相對的伴侶,中和自己人格中的顯著功能,或是補足自己人格中的弱勢功能

5

改變兩人攻防關係的秘訣,並不是施予更大的矯正力,不是逼迫對方改變,而是嘗試讓自己「趨近」對方,以便產生「角色互換」或「中和」的效果。

6

戲劇化求婚戲碼的背景意義是:女人結婚會損失些什麼,因此需要男人證明,為了她,他可以克服困難,達成一個非常任務。

隱微地,這是內心對於結婚的不安,也是對伴侶的某種攻擊性,求婚時玩一次就算了,但如果在生活中一直需要這種誠意與價值的「證明」,兩人的關係很容易逐漸積怨

7

幸福的關係需要雙方都有寵愛別人的能力,而不是兩個討愛的孩子的家家酒。

8

欣羨一種「給予愛」的能力,不嫉妒「獲得愛」的幸運。能夠如此,前提是擁有完整的自我,不會懼怕失去愛人將導致自我的毀滅。人們都希望如此被愛,卻往往無法如此愛人,時時計較自己得到的夠不夠多,忘了戀愛的初衷。

9

活在一種關係之中,卻必須望著遠方---身邊伴侶無法分享,也無法想像的遠方,這是情感上最寂寞的狀態。

10

跟一個「我很愛他」的人在一起,期待得到他的注視,逐漸歡迎我的靠近,逐漸開放與分享,愈來愈緊密的,那種幸福是某種自我實現與夢想落實的幸福

11

專情的價值不僅在於投注感情,還包括「摒棄其它的可能」。

12

人與人之間「好好聊聊」的第一步,必須符合「反映式溝通」的原則:明確地讓對方知道,他所說的話你都聽懂了。

反映式溝通包括三個要點:

第一是「關注」---關心對方的想法、感覺和經歷,想加以瞭解,而不是想加以改變。基於這樣的態度邀請對方分享。

第二是「反映」---細心傾聽對方說的話,然後把聽到的意思重述一遍。所謂「反映」(mirroring),可以想像自己作為一面鏡子,忠實地映照出對方的話語,不要扭曲對方的話,不要加油添醋或自行臆測。同時詢問對方「你的意思是不是這樣那樣......」「我這樣理解對嗎?」請對方更正我們的理解,直到對方同意「你說的」跟「我說的」是一樣或非常接近的意思。

第三是「同理」---針對對方的感受,表達接納,以及「設身處地」的理解---「原來你是這樣想的,也難怪你會難過啊!

13

付出多或少,並不是決定關係品質的要件,付出的東西,如果不是對方有感覺的,用同樣的方式投入再多也不會產生愛情,只會把自己掏空

14

不鼓起勇氣面對伴侶的期望,只會讓兩人之間的鴻溝愈來愈大。

15

就算彼此的期待有所落差,只要能感受到另一半對自己的重視,以及願意為自己改變的開放態度,大部分的伴侶們都會願意繼續嘗試,找尋新的協調方式。經過這樣的努力,就算最後因為無法配合而決定分開,這段充分的溝通和嘗試也能幫助彼此維持自信,尊重彼此的差異,不至於感覺自己被無情拋棄而無法平復。

16

在婚姻或一段親密關係中,人們都害怕兩個極端:一端是被忽略、被拒絕、被拋棄。另一端是被吞噬、被控制、失去自我

17

不論相聚緣分長短,共同創造的,如果是愛與溫暖,都會在心中不朽。

18

有時候,幻想情愛的出走,只是為了能夠繼續待在現實中。

19

失戀讓人瞭解不被珍惜的痛苦,一定要公平地對待有心的人。

20

重覆的生命情節,帶給我們熟悉的感覺,但是,以為這樣比較容易駕馭,卻可能是個錯覺。有一種重覆是絕對需要跳脫的,那就是傷害。

21

為了某種過去留下的遺憾,人們無意識地、奇妙地,製造意義上類似的情境,內心期望這次可以做對,得以彌補或抵銷之前的痛苦。

22

心靈的奧秘在於,我們只會在重覆中得到重覆的結果。

23

想要擁有幸福的個性,必須先停止無謂的掙扎,從創傷的反應模式中跳脫。這不是伴侶能替我們解決的事。而是,我們自己成為一個健康的伴侶之前,需要努力不懈的功課。

24

「男人喜歡笨女人」,這種想法只會讓女人變笨,本來得不到的幸福仍然不會因此從天而降。真正的問題在於,人無法對輕視自己的人產生親密感,男人女人都是如此。如果與不負責任或能力比自己差太多的男人在一起,女人不得不自立自強,變得愈來愈能幹,除非經常提醒自己,很容易因為無法欣賞身邊的男人,或是過於辛苦疲累,因而失去作為伴侶所需具備的溫柔。

25

如果跟負責而細心的男人在一起,無論怎樣的女人都能感覺舒適而放鬆,看起來就像是無為而無能。所以,並不是變笨就能得到男人疼愛,而是挑對男人才能清閒裝傻。

26

女人需要的不是變笨,而是在挑選伴侶時更聰明

27

許多人抱怨婚姻生活平淡無奇,但真正遇過婚姻波瀾的人,最後希冀的,卻是平淡的珍貴

28

伴侶之間,需要互相幫助,學習面對穩定中必然的平淡感,從日常中感覺幸福

29

開始學習愛自己,如果不知道該做些什麼,不妨以小時候耳熟能詳的教育理念檢視自己的生活-不要太驚訝喔!就是「德、智、體、群、美」。

:榮格學派心理學家約翰‧畢比(John Beebe)認為「德」的真義是「人格的完整」(integrity)。愛自己的人必須看清自己的各種面向與需求,忠於信念,經常檢視自己「相信什麼」與「不相信什麼」、「什麼值得珍惜」或「什麼不值得追求」。不做自己不甘願或不喜歡的事,就不會認為所做的事是為了別人,如此可以免於煩躁怨懟的情緒,經常感到自在,對人也能寬容溫和。這是愛自己的心安。

:不斷追求思考的成長,進修有興趣的項目。閱讀各領域的好書,聽演講、參加課程、記錄與剖析自己的思緒,拓展人生觀的深度與廣度。這是愛自己的智慧。

:每天有足夠的運動,遵行有益健康的飲食原則。注重空氣、水質、以及各種居住環境的元素。例如撥出時間採買品質良好的食材,自行烹調而減少外食,學會觀察身體的訊號,立即維修失序的身心功能。身體累了就該休息,心情累了就該紓解。這是愛自己的健康。

:投入足夠的心力與時間維繫人際關係,定期與朋友見面,並且定期參與能夠結識新朋友的活動。可能的話,讓自己屬於某個團體,例如某種才藝團體、學習團體或嗜好團體。團體中的身分認同和互動能夠平衡家庭或工作身分中的角色,讓人格更加成熟。

:接觸美感的事物,欣賞或創作藝術。仔細觀察自己,發掘自己的美麗,並且展現出來。不只是外表的美,還有內在的美。

30

在行程衝突的時候,仍然重視自己需要的養分與照顧,而不是永遠為了他人、工作而忽略,這是---愛自己的堅持

31

從年輕就攜手的伴侶,能不能同步成熟、成長?走入中年,如果一方在身心方面都發展出完備的能力,而另一方卻仍找不到自我重心、解不開生活哲學......如何能愉快地白首偕老?

32

真正在乎的人事物,有一次機會就會緊緊抓住。就算看不到機會,也會拼命求取,不是嗎?如果自己一直在給同一個人機會,會不會那個人根本不夠在乎?

33

伴侶之間,當然需要包容與空間。但是,沒有疆界的空間,已經不算是空間,也不算是包容。如果失去自己、失去原則,伴侶之間就會失去連結的力量

34

婚姻有其生命週期,任何一段關係也都是如此,初識而墜入愛河時,將彼此理想化,把自己的夢想投射在對方身上,以為完美愛侶終於出現,爾後逐漸深入瞭解,知道對方的真實面貌,幻想消解,然後,我們必須重新學習如何與真實的對方相處

35

伴侶們如何在迷宮般的生涯中保持相隨,需要愛,需要智慧,更需要開放接納各種挑戰的勇氣!

36

當親密關係陷入某種僵局,失望、消極或抱怨都是無用的,我們必須像理解生命一般,理解「關係」本身也有生命,也有階段。願意與伴侶合作,開放地檢討與思考,也願意將此視為自身的課題,而不是一味地指責對方,或是輕言放棄,宣判關係的無救或死亡。

37

真正讓人產生親密感的,是自己的目標能被瞭解、被支持。

38

表面上做的事,如果不能貼近對方現下的需求,彼此的心如果沒有交通、沒有追隨依附,任何「模範夫妻的生活形式」都無法維護愛情與婚姻。

39

溫柔,是人們在脆弱時,最渴望回歸的地方。不論男性或女性,期待的溫柔是「隨時願意聽我說」,「願意瞭解我的想法和需要」,這樣的溫柔必定讓人依戀。但是,如果不以瞭解對方為基礎,一廂情願地用自己的方式提供照顧,只會讓人透不過氣,真正的需求反而被掩蓋,無法被看見。這,並不是溫柔,不會讓人依戀,還可能使人本能地想逃。

40

愛情開始時的興奮狀態,不可能永遠維持。一段長久關係的意義,在於伴侶如何協同合作,將最初的激情轉化並深化為生命交織的部分

41

維繫感情的正向原則,(1)活潑的創造力:如果是一個每天充實自己、經常攝取新的想法、嘗試新鮮趣味的人,不要說每天,其實每一分鐘都有新的元素被創造發生!與這樣的人相處,就像每天都有一位小小翻新、但也延續著昨日基礎的伴侶。如果雙方能夠分享每天的新事物,伴侶關係將是活潑動人的,相處時間愈長,共同累積的經歷也就愈加厚實精彩。(2)回應的熱忱:一方拋出某個訊號,另一方立刻用心接住,揣摩再三後,用一種想搏得好感的方式拋回來,如此有去有回、往復無間的,遊戲般的快樂。

42

伴侶是一個活生生的人,每天與環境的各種刺激互動,每天都可能有所轉變,因此不該一味依恃過去的瞭解和反應模式,不該預設「你以前都希望這樣,以後一定也是」。

43

夫妻是一個團隊,需要自我理解與彼此理解,然後兩人合作,把該做的事情妥善完成。

44

明白的表達,坦誠的邀請,可以引導伴侶瞭解自己的需求,因而有效地提供幫助。

45

親密關係的三大要素:

(1)親密感:知心、理解、默契,在生活步調上緊密配合。

(2)熱情:身體、心靈、性的熱情,強烈地渴望融合。

(3)承諾與投入:對於關係的認同,願意投注心力的決定。

46

以下三種積習,容易將伴侶變成拒絕開口的悶葫蘆:

(1)每次伴侶開始分享某件事或某種感受,另一方就立刻加以評論

(2)無法乘載伴侶的負面情緒,對方稍有情緒,就反應過度

(3)關係存有積怨,只要一方打開話題,另一方就找機會算舊帳,反脣相譏

47

失敗的溝通幾乎都有一個特點,就是無法承認自己有需求,不認為是自己在請求協助,也不願意感恩、回饋,而是找各種藉口,好像對方本來就應該做某些事。

48

有效的溝通,首重誠懇,誠實面對自己的需求,知道我正在要求對方滿足我,而不要試圖用「大道理」逼迫對方就範

49

婚姻在本質上,並不只是兩人間的約定與承諾,而是一個受風俗倫理規範的社會制度。尤其,在我們的文化中,婚姻不只是伴侶關係,更是一種家族關係,一連串家族關係中的一環。

50

覺察自己對婆婆的期待,一種渴望被女性長輩理解的脆弱心情,才能學習如何承受與婆婆相處時,現實中不可避免的摩擦與失望。

51

家庭動力本來就有其慣性,不容易改變。如果兒子成家後,想扮演不同的角色,他必須克服慣性,承受必然的壓力。

52

每次都把婆媳問題當成是夫妻問題,認真而積極地面對、處理。通過這些磨練,夫妻將發展出更深的伴侶認同。

53

伴侶的珍貴緣分,在於共同成長,協助彼此成熟,讓雙方都能獲得更幸福的、被愛充滿的人生,而不是剝削對方來滿足自己。

 

※佳句摘錄出處:鄧惠文(2013)學習。在一起的幸福。台北市:三采文化。 

【讀後心得】學習。在一起的幸福

 

->購書推薦:TAAZE讀冊生活

->購書推薦:博客來

->購書推薦:金石堂網路書店

->購書推薦:Readmoo讀墨電子書

 

 

 

§延伸閱讀:愛情非童話:給妳的床邊故事

§延伸閱讀:為幸福,再勇敢一次:好命女人的40個婚姻必修學分

§延伸閱讀:婚內失戀:有婚無伴的人生,不奮鬥就等著變灰燼!

§延伸閱讀:再愛的人也是別人

§延伸閱讀:我想看妳變老的樣子:明天的女人,比昨天的女孩更精采

§延伸閱讀:不夠好也可以:女人的趣味

§延伸閱讀:已婚是種病?

§延伸閱讀:這世界很煩,但你要很可愛

§延伸閱讀:人生有所謂,決斷無所畏:電通集團CEO唐心慧分享如何做好決定,告別糾結人生!

§延伸閱讀:終於,還是愛了

§延伸閱讀:親愛的老婆〈珍珠婚紀念版〉

 

 

arrow
arrow

    小 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