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在我的心中約同等於寂寞、心慌,甚至無助等負面的語詞,這次在網路書店看到張曼娟老師的新書-《天上有顆孤獨星:照亮世人獨行時》,書籍介紹中提出十位詩詞創造者以及十段故事,因為想了解如何在獨行中依然有堅持的勇氣,也因為張曼娟老師總是透過文字分享其寶貴的人生體悟,所以起心動念購買了這本書,想知道如何在漫長且不可預估期程的防疫期中,學會與「孤獨」共處。

為什麼人類如此恐懼孤獨?我們一生中做過多少事,花費過多少時間,為的是驅趕孤獨。然而,孤獨是如此強大,如影隨行,從來不曾離開過。在書寫中,作者懂得了詩人們在生活與創作時,都是孤獨的。孤獨成就了他們與眾不同的生命,讓他們像星星那樣,懸掛在歷史的長夜,閃閃發光。

能夠享受孤獨的人是有自信的,因為懂得與自己的相處之道。你呢?你能望見孤獨的璀璨嗎?以下摘錄《天上有顆孤獨星:照亮世人獨行時》書中重點跟大家分享,共同攜手踏入孤獨的另一面向: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王維

「為什麼,你這麽孤獨呢?」「因為眾生皆是孤獨的,我只是活出了孤獨。」

王維,字摩詰,號摩詰居士,人稱詩佛。出生於貴族世家,父親盡力培養其才華,後歷經父親病倒、妻子過世、政局動盪的遭遇,使他更懂得如何享受純然的孤獨。孤獨並不是淒涼,也不一定是寂寞,當春天的澗水因鳥鳴聲而生機無限,便值得一個微笑,滿心喜悅。

王維勇於孤獨,甚至是享受孤獨,在出世與入世之間,實踐了「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人生況味。後世稱王維為「詩佛」,並不只是因為他的詩作中蘊含著佛學的旨趣,而是因為他活出了無所倚傍的自己,成就了孤獨的莊嚴。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詩經》

長久以來,許多人對「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理解,都是一則浪漫的愛情誓約,牽著愛人的手,不輕易放開,我們要長長久久的相伴老去。然而,這首由無名詩人寫下的〈擊鼓〉詩,描述的是一個歷史場景,一場死傷慘重的戰爭。這其實是在戰爭中與袍澤的生死誓約-在殺伐中不要死去,要好好的活著,直到年老。然而這約定豈能實現?看著同袍在血光中一個個倒下,是什麼樣的心情?生與死的遙遠距離最終造成孤獨與悲愴感。

 

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蘇軾

沙洲上的白鳥在找一枝能感覺溫暖的樹枝,偏偏遇到的都是寒枝,這是命運的給予,根本無從選擇。而曾經年輕氣盛、鋒芒畢露的他,直到突如其來的「烏台詩案」,讓他迎來牢獄之災,當他從死牢中走出來時,他的鋒芒萎落,在絕對的孤獨中,他看清了面前都是寒枝,無可棲息。他不僅是要面對痛苦、戰勝痛苦,更找到了超越痛苦的態度。這個歷經痛苦與絕望的他,就是留下〈前/後赤壁賦〉、〈念奴嬌-赤壁懷古〉等永垂不朽作品的蘇軾。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李商隱

李商隱是晚唐最受矚目的詩人,因為家庭因素,始終進不了主流之中,縱使曾有大人物令狐楚的賞識,卻始終無法給予他更有利的提攜。在他幾乎要放棄的放棄的時候,接受命運的安排,成為王茂元的幕僚與女婿,變成一個忘恩負義的「背叛者」,「牛李黨爭」的牲祭。那種無人可以訴說的怨憤委屈,使他成為一個孤獨的人。

如此千瘡百孔卻又耽美的一生,就像那茫然萬頃的大海,月光正好的夜晚,緊抱著明珠的蚌開啟,瑩亮如淚的光輝,柔和而耀眼;就像是藍田一帶的山上,蘊藏著美玉的地方,在太陽的照射之下,便能看見裊裊輕煙。海上的明珠、山中的美玉,說的都是李商隱自己,需要有明月與朗日的照耀,才能散發出美玉的光澤。

 

欲祭疑君在,天涯哭此時/張籍

「我想好好祭奠你,卻又疑心你或許還活著,天涯路迢迢,在這樣的矛盾與思念中,忍不住落淚痛哭。」作者張曼娟老師藉由張籍的〈沒蕃故人〉的詩句帶出父親年輕時因戰爭飄洋過海來台的故事,被迫遠離家鄉、親人,得不到親友的消息也無法回家鄉,其中的心境是飄盪如浮萍,雖在台落地生根,卻忘不了家鄉、親人,而默默落淚,來台四十年後,作者的父親終於可以踏上回鄉探親的路途,但在家鄉晚輩的心中根本不記得作者的父親,一個不存在的人,又該是多麼孤獨啊。

 

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古詩十九首

「古詩十九首」約莫是東漢後期的古詩作品,不知作者是誰,也不是同一個時代所產生的。作者以一位少女的初戀故事,帶出「古詩十九首」中的〈涉江采芙蓉〉中的意境......「採下芙蓉花要送給誰呢?我所思念的那個人已經在遙遠的地方了。」彼此身心距離的阻隔,令人憂傷與遺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李煜

「落花飄落水面,流水將把它們帶去何方?去到了天上?還是人間呢?」這是引述南唐後主李煜〈浪淘沙令〉中的「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李煜的個性仁慈軟弱,卻被命運推上了皇位,他的人生經歷失去愛妻娥皇、喪國之悲,縱使孤獨又悲愴,但是人世間的美好皆令其留戀不捨,努力活著。亡國之後,李煜的詞風丕變,對於故國的懷念成了主要的創作題材,雖然最後仍逃不過宋太宗的魔掌,為他四十二年的人生畫下句點,但他留下流傳千古的詞作,讓後人可以緬懷這位心繫故國的君王,也知其孤、懂其獨。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柳宗元

「重重疊疊的山上,看不見鳥兒展翅飛翔。千千萬萬條小徑,也沒有行人的蹤跡。」引自柳宗元的〈江雪〉中的「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柳宗元滿懷抱負理想,希望改革朝政,解救百姓於水火,卻因改革失敗被貶謫至偏僻的柳州,雖然抑鬱,但仍然沒有忘記自己的使命,後來苦心經營柳州的成果,推廣到全國各地,使無數百姓受惠。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李清照

「在窗前看著天色漸黑,更感到自己形單影隻,難以承受。」宋朝女詞人李清照,年紀輕輕就展現其文學的才華,後來嫁給門當戶對,有同樣愛好的丈夫趙明誠,後來在國家敗落之時,對於身為朝廷命官的趙明誠卻棄城的行為無法理解,而當可以理解之時,卻無法與他和解,因為他已經病逝了。後來遇見了張汝舟,再次賭上人生嫁給他時,卻發現所託非人,最終,又回到一個人的生活,然而,當漸漸老去,卻覺得這樣的孤獨乃是天賜的福分,至少,創造了自己的人生與藝術,這是許多女人終其一生無法到達的境地。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李白

「自古以來的聖人賢者都是寂寞的,只有酒徒能留下名聲。」盛唐時代的嗜酒詩人-李白,癡心在官場上追逐,甚至捨下家人,卻仍難有順遂的仕途,晚年時,他再難尋覓知音的贊助,連說話談心的人也沒有,就只是個終日酒醉,殘病衰弱的老人。

 

 

心得總結


詩詞創作者透過詩詞的流傳,讓後世的我們得以欣賞前人的詩詞作品,也能透過揣摩詩詞的意境或是創作的心境,讓我們認識創作者的性格及其所在的朝代,甚至能在千年之後,隔空與詩人為師為友,前人的經驗與體悟,得以為吾師,而令人欣賞的才華、性格或態度,可喜認吾友。在《天上有顆孤獨星:照亮世人獨行時》書中,讀者得以認識寫出永垂不朽詩句的詩詞創作者,了解他們的經歷,甚至對其境遇能心有所感,也更能揣測出寫作當時的心境,以及認識這個人的性格特質,他們的才華讓文辭優美,但是他們的經歷才能讓詩詞寫出「心」的味道。

孤獨不見得全然是壞事,「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或許孤獨就是苦其心志的考驗之一,在人生這盤酸甜苦辣的菜餚之上,添加苦味更能襯托出其他味道。「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人生就像是旅社,每個人都只是其中的一位過客,不需太過執著、拘泥於過去或尚未發生的未來,人生路上的經歷都只是讓人生更加豐富,什麼都帶不來也什麼都帶不走,不管在什麼時代,我們能夠擁有的只有「現在」,珍惜人生中的每個「當下」,讓自己的生命璀璨發光,並藉此在人生路上留下到此一遊的紀錄,方能不枉此生。誠心推薦這本書給正在人生路上探索的每一位行人,其實孤獨並不可怕,讓你覺得害怕的是自己的心境。

 

 

 

 

※張曼娟(2021)天上有顆孤獨星:照亮世人獨行時台北市:麥田出版。

image

 

->購書推薦:奇摩購物中心

->購書推薦:TAAZE讀冊生活

->購書推薦:博客來

->購書推薦:金石堂網路書店

->購書推薦:Readmoo讀墨電子書

 

 

 

 

§延伸閱讀:以我之名:寫給獨一無二的自己

§延伸閱讀:我輩中人:寫給中年人的情書

§延伸閱讀:自成一派:只此一家,別無分號

§延伸閱讀:只是微小的快樂:便足以支撐這龐大荒涼的人生

§延伸閱讀:當我提筆寫下你:你就來到我面前

§延伸閱讀:終於,還是愛了

§延伸閱讀:十種寂寞

§延伸閱讀:天橋上的魔術師

 

 

arrow
arrow

    小 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