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讀過張曼娟老師的書應該都能感受到她從文字中傳遞出來的溫度,而且書中所講的內容不會過於艱澀,易於了解其所欲傳達的理念,而那理念又那麼貼近我們的生活,就如這本書《我輩中人:寫給中年人的情書》,從作者的生活出發,將自己邁入中年的體悟,以文字的方式傳達給讀者。以下將個人讀完本書後摘錄的重點心得跟大家分享:

 

中年,是歲月的累積;大人,卻是人生的修為。

能夠成為一個寬容、篤定、自信的「大人」,走在自己創造的道路上,便是歲月的祝福。

作者將中年定義為三十五歲到六十五歲之間,是人生旅途中包袱最沉重、挑戰最頻繁的階段。被卡在上一代與下一代之間;卡在上司與下屬之間;卡在夢想與現實之間,但正因為卡住了,停下來才能把自己看清楚,在家庭和職場,在情感與人際關係中,終於可以面對且認真思考,關於中年這件事,而後清爽自在的往前走去。

心靈獨立之後,才能思考生存的意義。應該在生命初始便認真思考的問題,卻是要到中年之後,才有餘裕、氣力與膽量去面對。不再依附,不再隨波逐流,這是中年的覺醒,也是珍貴的禮物。人到中年,常發覺有許多的延宕:那些要做的事、該說的話、想愛的人,都被延宕了。有時是因為自己的退縮,更多時候是因為顧慮到別人。被延宕的愈多,就表示為他人的付出與犧牲愈多,對自己的虧欠也愈多。已經來到人生下半場的我們,怎能不好好彌補?

人到中年,不僅不生氣,也不要在爭氣了。當我們的年紀愈來愈大,便會發現,身分、地位與頭銜,不過都是鏡花水月,花了很多力氣爭來的,卻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唯有不爭氣,才能看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毋須與他人比較爭競,也不在意別人的眼光和評價,至此才能真正掌握人生。一個人如果不能夠做自己,不管擁有多少別人羨慕的東西,不管爬到多高的地位,都不會快樂,因為那不屬於你,也不是你真正想要的,於是,回首人生只感到空虛。心理學大師榮格曾經說:「與其做好人,我寧願做一個完整的人。」如果不拒絕那些不想做的事,就沒有時間與心力去做真正想做的事了,這就是生命的浪費。雖然無法滿足別人的期待和慾望,但是能把自己該做的事做好,不造成他人的負擔,這已經是一種美德。拒絕仍是必須,自私實是美德。(延伸閱讀: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36則讓你有態度、不委曲,深諳世故卻不世故的世道智慧)

人與人相遇,就算激撞出愛的火花,也不一定具足了愛的條件。於是,我們真的要覺得感謝了,感謝曾與我們相愛,或讓我們情不自禁愛上的那個人,是他/她完整了我們的生命。已經走過人生上半場,是否還在等待?等待別人的肯定?等待別人的感激?等待與他人和解?等待著別人帶來的幸福?停止等待,才能把注意力收回到自己身上,才能創造自己想要的生活。停止等待,才能善待自己。與過往和解,與自己和解,才能從容自在,心平氣和的漸漸老去。人生上半場,我們不斷的追逐,過程中會遇見許多人的給予、給予我們機會、給予我們經濟的支持、給予人生經驗的指導,在這些給予中,激勵了我們的鬥志,也加強了我們的能力。走著走著,來到人生下半場,成功或者勝利,不再點燃心中熱情,我們開始思考人生意義,我的存在是有價值的嗎?人生下半場,因為被需要,於是感到存在的貴重意義。被需要,往往都是從付出開始的。付出的時機是你掌握的;付出的對象是你挑選的;至於付出的回饋,則是快樂的能量。當快樂能量將心靈空間填滿,才真的是「不知老之將至」了

 

照顧是一種承擔,把心靈打磨出貴重的光芒。

這光也照亮了未來,使我們看清老的模樣。

作者在「照顧著老去的父母,才真正理解人生」專欄中曾提到:「也許我們永遠沒辦法做到最好,但走到這裡已經很棒了。」著名心理學家大衛·霍金斯(David R. Hawkins)分析了各類情感的能量等級,他指出最負面、最傷害身心的情緒,並不是憤怒、悲傷和恐懼,而是羞愧與內疚,二者合而為一,就是愧疚感。弔詭的是,自我要求愈高的人,愈容易感到愧疚;負擔責任愈多的人,愈常感到愧疚。為了不要有愧疚感,必須努力過每一天。因為很努力,就算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也不要愧疚

《照顧,不需要努力》的作者說:「照顧者其實是打從心底抗拒向人求助的。」日本是如此,台灣也一樣,總覺得必須親力親為才是孝道。當家中長輩面臨長照時,許多人認為「應該」由自家人來照顧,不能麻煩別人。「如果求助就是偷懶,不負責任。」這樣的想法讓照顧者陷入痛苦,忍受著極大的精神壓力。正因為如此,照顧者常常有孤絕壯烈的感受,而在長輩離世之後,悲傷和失落席捲而至,化為愧疚感---那時候如果多做一些、再犧牲一些,換了不同的選擇與決定情況會不會不同。已經畢業的照顧者千萬不要覺得愧疚,不要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多、不夠好。試著想想,如果沒有你的照顧,長輩將如何走完人生的最後一程

照顧者不該承擔全部責任,如果身邊有家人,就要與家人共同承擔,讓其他人也理解照顧是怎麼一回事,這是每個人都該有的學習。如果沒有家人,也不要為了照顧而把自己全部取消,依然保留著部分工作,持續著人際關係,給自己找樂子的時間和機會,雖然都是零零碎碎的,但這些片斷連結起來,才能讓我們有「活著」的感覺。我們是照顧者,必須好好活著。到了中年,成為照顧者才明白,人生不是戰場,不必追求勝利,也沒有勝利可以追求,最重要的其實是經歷。照顧者的經歷,讓我成為更成熟、更完整的人,也讓我更加認識到自由與快樂的可貴。

 

在閱讀已然式微的時代,中年人依然喜愛閱讀時的身心感受。

孤絕而又豐盈,渺小卻又巨大,讀的不只是書,也是自己的人生拼圖。

作者將唐詩分類比擬為人生的四階段:少年、青壯年、中年、晚年。

  • 少年:「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這首傳唱千古的名詩,是陳子昂深深慨嘆,不被理解,沒有共鳴的孤獨感。那孤獨感正好會出現在我們的少年時代。感覺自己與這世界格格不入,又有著茫茫然的迷惑,對未來不可知的前途,有種如履薄冰的戒慎恐懼。初唐猶如我們人生的少年時代。
  • 青壯年:來到盛唐,出現李白、杜甫、王維、孟浩然等多樣選擇的詩風,也像是我們的青壯年時代,不同性格與價值觀的人,漸漸確立了自己喜愛的生活。
  • 中年:接著來到中唐,像是白居易、元稹、劉禹錫、韓愈、柳宗元、賈島、孟郊,我們閱讀著他們的生命歷史,看到的都是無可奈何,欲振乏力,所幸,他們並未頹唐委靡,仍然自強奮發,那就更像是中年的心情。
  • 晚年:直到最後,來到晚唐,晚唐的杜牧、李商隱,真的是「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李商隱的〈錦瑟〉這首詩,尤其是最後兩句:「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完全標示出一個人走過他的人生所有年華之後,回頭再去看,人生的好多糾結,複雜的、美好的、惆悵的、獲得的、失落的,它們全部糾結在那裡,成為一團氤氳霧氣。你切切實實看見它,感覺到它,但是,要你認真的把它說出來,與別人分享,卻是無能為力。這應該就是晚年的心境了。

中年最可貴的,其實就在於覺醒,代表人物如韋應物。正像是田園詩人陶淵明所說的:「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年輕歲月最好的浪費就是「愛」與「迷途」,從愛中我們學習去了解其他人的喜怒愛慾;在迷途中我們才能看見意料之外的風景,只要是到了中年能走在最適合自己的道路上,愛過的人,迷過的路,都不枉費,都有價值。「野渡無人舟自橫」走出自己的道路,用自己最想要的方式,去過自己最想要的生活,並且把你生命裡面,無法切割,必須要照顧好的責任盡好,這樣就是圓滿。不管別人怎麼看,不管他人如何評價,在成為照顧者的角色時,也把自己照顧好,這就是中年人的自由與在在。

《莊子·大宗師》中說:「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溼,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若是缺乏足夠相愛的感覺或緣分,與其兩人束縛在一起,不如就讓彼此回到最自然的狀態。其實愛並非必然,而是一個過程。先有愛的感覺,由此出發,經過共同相處的互動,得到許多回憶、愉悅及成長。其後,也許愛可以繼續,也或許愛有天將結束。我們要面對愛不是永恆的事實,人也並非永恆,我們總在改變,愛也會隨著改變。有些人變得愈來愈相愛,自然也有些人變得不再愛了。當我們面對此困惑時,請想著一切皆是自然的一部分,愛是自然,不愛也是。無論如何,愛都是生命裡最貴重的價值,不要輕易放棄愛,愛可以使我們更有人性。

 

誠如書中所言,現在的「中年」猶如是被卡住的世代,更要承擔許多的人生責任,尤其是面對高齡化的社會,許多人更要扮演照顧者的角色,不僅是像作者這般要照顧年邁的父母親,有的人還要一邊照顧嗷嗷待哺的孩子,為了支撐上下兩邊的照顧功能常會壓得照顧者喘不過氣,在體力、精神及經濟上,都對照顧者來說是種考驗與挑戰,在被照顧者離開時,照顧者要學會告訴自己只要努力過了,就不要有遺憾,更不要有愧疚感,能夠走到這裡,你已經很棒了。

到了中年,要學會看透名利不過都是鏡花水月,也不需太過在意他人的評價,才能重新掌握自己的人生,做回原本的自己,不然有可能窮極一生都在追求別人眼中的人生,慢慢的失去我,驀然回首過去,乍然發現這不是自己所冀望的生活,請試著用自己的方式活出自己的生活。在愛方面,若缺乏足夠的愛與緣分,不如讓彼此回到最自然的狀態,漸漸地,我們都會更懂得愛的真諦。

 

 

 

※張曼娟(2018)我輩中人:寫給中年人的情書。台北市:遠見天下文化。

 

->購書推薦:奇摩購物中心

->購書推薦:TAAZE讀冊生活

->購書推薦:博客來

->購書推薦:金石堂網路書店

->購書推薦:Readmoo讀墨電子書

 

 

 

 

§延伸閱讀:自成一派:只此一家,別無分號

§延伸閱讀:天上有顆孤獨星:照亮世人獨行時

§延伸閱讀:當我提筆寫下你:你就來到我面前

§延伸閱讀: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36則讓你有態度、不委曲,深諳世故卻不世故的世道智慧

§延伸閱讀:蔡康永的情商課:為你自己活一次

§延伸閱讀:蔡康永的情商課2:因為這是你的人生

§延伸閱讀:做自己,為什麼還要說抱歉?

§延伸閱讀:只是微小的快樂:便足以支撐這龐大荒涼的人生

§延伸閱讀:薩提爾的對話練習:以好奇的姿態,理解你的內在冰山,探索自己,連結他人

§延伸閱讀:薩提爾的親子情緒課:以愛的對話,陪孩子走過情緒風暴

§延伸閱讀:有型的豬小姐

§延伸閱讀:以我之名:寫給獨一無二的自己

§延伸閱讀:我想看妳變老的樣子:明天的女人,比昨天的女孩更精采

§延伸閱讀:囤物族的不丟東西整理術:別再叫我斷捨離!只要挪動空間就OK!不復亂的收納魔法

§延伸閱讀:終於,還是愛了

§延伸閱讀:十種寂寞

§延伸閱讀:天橋上的魔術師

 

 

arrow
arrow

    小 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