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曾分享過一本書-《82年生的金智英》,主角「金智英」猶如在書寫你我身邊女性的人生歷程或甚至說是屬於自身的經歷,她的心理疾病起源,其實可以說是她無法為自己發聲,常常必須忍氣吞聲,因而必須以他人的角色替自己說出真實的感受,她的故事道出了身為女性在家庭、社會上的無奈與隱忍,她猶如社會上多數女性的縮影,因為社會文化的養成,將自我內心深深的綑綁與縮小。這次要分享的書籍-《他們都說妳「應該」:好女孩與好女人的疼痛養成》,就是探討女性的「文化纏足」如何形成以及顯現,有時候,最困難改變的,並不是社會,或是身邊的人對女性的看法,而是女孩們內化了這個「裹腳布」,把它用來綑綁我們自己的內心。他們都說妳「應該」:好女孩與好女人的疼痛養成》不只介紹女性的「文化纏足」也提供解方,希望每位女性都能釋放纏住自我的內心困擾。以下摘錄本書重點跟大家分享,如果想知道書中更細節的內容,請自行購書支持作者的創作唷~

 

許多女性有相同的困擾,甚至有類似的個性:很容易察覺別人的感受、很會自省自責;很需要讓別人覺得自己有用,卻又不相信自己「夠好」。大家被「妳應該」束縛著:「女生應該要怎樣」,或是「妻子、媽媽應該要怎樣」。有時候在家庭、職場上,因為身為女性的身分而遭受一些不公平的對待,而當大家想要掙脫這些「應該」時,卻又不敢。因為無法不在乎別人的眼光與看法,無法掙脫那些從小到大被訓練的、內心的自我規訓,逃離不了那些「自我懷疑」。在現代社會,雖然纏足的習俗已經消失,但心理上、文化上,對女性纏足似的心理控制依舊存在,且許多時候,仍然是由母親傳承這項「文化纏足」的經驗。有許多母親,就像是被這社會訓練有素的「女性生活教練」般,將過去社會、男性、自己母親所教導的「技能與形象」,在日常生活中繼續傳承給自己的女兒,有形,也無形地控制著女兒的心理與行為。「不要以為我愛念你,我是為你好。」就如同纏足般,為了讓所有女孩成為能夠被男人、被這個社會接受的「好女孩」,這種象徵性的「文化纏足」,從小就靠著母親,以及進社會後不同階段的訓練,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成為勒緊女性腳步,甚至勒緊女性脖子的「裹腳布」。

 

「父母到底愛不愛我?為什麼他們從不在乎我,只在乎弟弟?難道,身為女兒,就是低一等嗎?」、「難道我這一輩子都要這樣把自己的努力,奉獻給哥哥嗎?為什麼媽媽從不替我著想呢?」重男輕女的現象常見的包含:家事會叫女兒做,但不會叫兒子做;認為男生多念點書是應該的,女生不需要念太多書,以免以後找不到對象......等,若父母生病,而女兒未婚,不管兒子有結婚或沒結婚,這個照顧的責任,有時就會落在女生身上。「重男輕女」的歧視,雖然不如從前顯而易見地被認同、被辨識,但卻轉換成另外的形式,潛藏在我們的生活當中,甚至曾被這觀念傷害的奶奶、母親們下意識地吸收、認同,而後繼續要求自己的女兒們,成為一種代代相傳的創傷,形成了一種暗示與罪惡感,深植在女孩心中,也成為女孩們「自我意識低落」的重要關鍵之一。

 

很多女孩,在成長過程中經歷「愛的缺乏與忽視」,為了找尋自己的一席之地,只有努力「達到權威的期待與要求」,以此證明自己「有用」,以求獲得自己生存的價值。「如果我沒有用,我就不值得被愛。」為了逃避這樣的「生存焦慮」,為了證明自己有資格活下去,因而努力再努力,完全無視於自己的辛苦,盡全力想要獲得權威或他人的讚賞,以此來安撫覺得「自己不夠有價值,不值得活下去」的焦慮,以此來證明自己有生存的資格。對於一個被侵害權益、被傷害的人,為了自己,「重視現在自己的感受」,決定站出來保護自己,並沒有對不起任何人,但在我們的社會期待中,女性時常被賦予「默默承受」、「放棄抵抗」的期待,若過於大聲說出自己的感受,爭取自己的權益,就會有很多負面的評價與標籤,貼在這樣的女性身上。於是,許多女性學會被壓迫時要順從權威。

 

「學會委婉表達需求」、「學會察言觀色,聽懂別人委婉的表達,或是話語背後的弦外之音」,使得許多女性變得很容易承擔他人的情緒,與別人的情緒界限較為模糊。過度在意他人的需求,當然也就很在意他人的評價。過往的「文化纏足」讓我們學到的經驗是:如果只「做自己」,不付出任何「犧牲與痛苦」,是不可能被這個社會接受的。於是,從「文化纏足」的訓練中,女孩可能學會了:在社會生存,我需要學會順從、取悅別人,要懂察言觀色,要在意別人評價,讓別人評價我是「好的」;我需要維持好的關係,需要找個男人建立關係,建立家庭,這會比我工作能力多強還要重要。這樣,別人才會覺得我是好的,而不是失敗者......當女性需要離開一段關係,記得,那與你的價值無關,也不是因為你不夠好而被拋棄,只是因為:或許你們彼此已經漸行漸遠,不再適合,而這是你為了自己的幸福、快樂,所做出的決定。

 

如何知道綑綁自我的「裹腳布」是什麼呢?

  • 建議先重新評估你現在的生活,思考有多少決定與選擇,是因為「你自己真的想要」,還是「為了別人的想法、感受」等做的決定。面對是因為「別人」而做的決定時,練習列出自己「害怕」的理由,然後問問自己:「為什麼我這麼害怕這個?這對我的影響真的有那麼大嗎?」
  • 如果沒有一個明顯清楚的「問題」或「困境」,建議可以用以下句子開頭,練習挖掘出你的內在信條,找出「綑綁你的價值觀、信念」:
    • 我應該......
    • 我一定要......
    • 我不能......

 

「家庭」是綑緊你的裹腳布的重要一環

  1. 在童年時,你的父母,或是你的主要照顧者,最常對你說的話是什麼。
  2. 除此之外,他們說的哪些話/做的哪些事,或是你在家庭中的成長經驗,如何形成了你內心的「我應該」、「我一定要」、「我不能」?
  3. 這些「應該」,如果那時候沒做到,會發生什麼事?當時你的感受如何?後來你做了什麼決定?
  4. 這些「應該」,怎麼影響你過去與現在的生活?
  5. 對現在的你來說,如果你沒有做到這些「應該」,會發生什麼事?

藉由上述五個問題,或許你會慢慢辨識出你因循了家庭灌輸給你的價值觀,這些價值觀限制了你的生活選擇,甚至讓你覺得過度壓力與痛苦。

 

周圍的人對你的角色期待

除了家庭之外,社會、周遭的人對女性的「角色期待」,也會影響我們對自己的看法,成為我們的裹腳布。練習把他人以及你自己的角色期待寫下來,並且重新辨識這些角色(媽媽、妻子、媳婦、女兒)期待對你的影響:

  • 別人對我的期待:
  • 我對自己的期待:
  • 這些期待對我的影響:

寫下這些期待之後,或許你會更清楚影響你的生活、決定的是哪些聲音。

 

「面對罪惡感」或許是擺脫裹腳布最困難的事情

「如果大家都這麼做,或者,大家都期待我這麼做,那麼,我真的可以做自己的選擇,而不會變得『自我感覺太良好』,甚至『自私』嗎?」透過以下練習,檢視屬於你的「罪惡感」,是如何成為你的「隱形裹腳布」,隨時控制你的行動。

  1. 你內心的罪惡感是什麼?請寫出完整的句子與你的感受。
  2. 問問你自己,如果要為這個「罪惡感」對你的影響程度評分,總分一到十分。十分是最嚴重,一分是幾乎沒有,你會為這個罪惡感評幾分?
  3. 為什麼會出現個罪惡感?是否有些裹腳布信念造成你的罪惡感?
  4. 這些裹腳布信念是從哪裡來的?是現在會有別人這麼要求你,還是不一定有別人要求,只是你自己這麼覺得?
  5. 如果你不照做,你會對自己說什麼?

 

找回自己

若你很能取悅別人,我想問你:你能不能把你自己,當成一個對你而言非常重要的人,並且取悅他/她?當你開始願意多花一點時間照顧、取悅自己時,你會發現,你會越來越覺得自己很重要,也不再如此容易地放棄自己的需求,或是面對他人的要求時委屈自己。你能夠照顧你自己,也能評估自己的能力與意願來決定要不要幫助別人,而不會因而覺得過度犧牲、委屈,以至於出現了許多「怨」,侵蝕自己,也侵蝕著與他人的關係。

當我們努力地取悅世界時,我們就會逐漸忘了自己。而獨處,是我們逐步「找回自己」的方式之一。當我們學會與自己相處,自己就成為自己的「強力夥伴」,可以幫助我們更理解、尊重自己的感受。在面對「文化纏足」的強大壓力時,我們才有辦法站在自己這邊,成為自我的支持者,而不會幫著外面的世界壓迫自己。獨處可以幫助你學會接納自己的感受與需求。

 

設立情緒界限

在面對他人的情緒與需求時,若你發現自己的「情緒界限」較為模糊,很容易被他人的感受與行為侵入,你又無法放著不管時,你可以提醒自己兩件事:

  1. 不要解讀對方的言外之意:只要他/她沒有清楚地說出感受與需求,我就當作聽不懂。
  2. 我為我的情緒與行為負責,但不為對方的:記得這句話「我為我的情緒與行為負責,但不為你的。」

 

心得總結


他們都說妳「應該」:好女孩與好女人的疼痛養成》論述了女性「文化纏足」的形成及影響,並以案例進行說明,身為女孩、妻子、媳婦、媽媽都有各自的角色期待,不論是外在環境所賦予的或是自己內心認為的角色期待,無一不成為女性做為綑綁自我角色的裹腳布。為了符合社會的期待,女性們往往被貼上許多「妳應該......」的標籤,當內心出現違反「妳應該......」的心聲時,不免會浮現罪惡感,好像自己做了什麼錯事,但是,純粹想表達自己的需求與感受時,並不需要主動負罪其身,因為這並沒有錯。

在「文化纏足」的影響下,無人是完全的既得利益者,不只女性被文化纏足所困擾,社會對男女角色不同的期待與壓力,使得兩方都困在自己的文化期待枷鎖中。為了擺脫文化期待的枷鎖,也為了找回真正的自我,撕掉「妳應該......」的標籤,扯掉女性文化的裹腳布,解放自我壓抑的不平等情緒,才能重新賦予女性在各自角色的意義。其實......只有你,可以成為帶給自己幸福快樂的那個人。推薦《他們都說妳「應該」:好女孩與好女人的疼痛養成》這本書給每位女孩、妻子、媳婦、媽媽,共同解開束縛自我的「裹腳布」,找回內心真正的自己~

 

 

 

 

※ 周慕姿(2019)。他們都說妳「應該」:好女孩與好女人的疼痛養成。台北市:寶瓶文化。

image

 

->購書推薦:博客來

->購書推薦:TAAZE讀冊生活

->購書推薦:金石堂網路書店

->購書推薦:奇摩購物中心

->購書推薦:Readmoo讀墨電子書

 

 

 

 

§延伸閱讀:82年生的金智英

§延伸閱讀:情緒勒索:那些在伴侶、親子、職場間,最讓人窒息的相處

§延伸閱讀: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

§延伸閱讀:過度努力:每個「過度」,都是傷的證明

§延伸閱讀:情緒寄生:與自我和解的34則情感教育

§延伸閱讀: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36則讓你有態度、不委曲,深諳世故卻不世故的世道智慧

§延伸閱讀:蔡康永的情商課:為你自己活一次

§延伸閱讀:蔡康永的情商課2:因為這是你的人生

§延伸閱讀:做自己,為什麼還要說抱歉?

§延伸閱讀:高情商的刻意練習:精準掌握情緒力與同理心,開啟理性腦聰明回話,做自己更有好人緣

§延伸閱讀:薩提爾的對話練習:以好奇的姿態,理解你的內在冰山,探索自己,連結他人

§延伸閱讀:薩提爾的親子情緒課:以愛的對話,陪孩子走過情緒風暴

§延伸閱讀:圖解行為心理學:一看就懂的超強識人術!心理學家助你破解肢體語言與口頭禪的祕密,從交友、戀愛到職場都更受歡迎

§延伸閱讀:圖解男性心理學:男人其實跟女人想的不一樣,心理學家教你從行為、習慣與性格讀懂男性的真實想法!

§延伸閱讀:圖解戀愛心理學:談戀愛就像心理戰!你的愛情,有多少真心話和大冒險?史上最強情場攻心術與識人術

§延伸閱讀:不要在最好的年紀,吃得隨便、過得廉價

 

 

arrow
arrow

    小 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